• 新闻详情头部banner

东南大学“十三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 2017-06-20     发布人: 方达     来源: 国家大学科技园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由历代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积淀传承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大学知识创新的动力与源泉,是大学事业发展最深厚的“软实力”。一流的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的发展基石和外在表征。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与使命追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根据《东南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东南大学“十三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文化强校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文化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思想引领与示范作用,推动师生员工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为加快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东大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具有远大的志向、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建设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全面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力争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构建较完善的大学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较系统的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体系,形成学校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良好局面,显著提升东大形象在海内外的传播力影响力、东大精神在全社会的凝聚力感召力、东大文化激发学校各领域事业发展的引导力创造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

 二、主要建设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将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四个层面来进行。

 (一)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强化核心价值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师生广泛开展知识竞赛、报告会、讲座、党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鼓励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梦融入东大梦、中国梦,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传承弘扬东大精神。东南大学精神文化,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大精神的文化内涵,经过历代东大人的创造、积淀和传承,不断丰富和升华,蕴含以东大百拾年办学历程为根的历史传统文化,“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严谨求实、团进奋进”的学风校风文化,“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治学做人文化,将个人发展与报效国家相结合、“科学名世、人才报国”的爱校爱国文化等。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持续开展东大精神的总结、凝练和解读,形成全校师生认可的东大精神文化品牌,使东大精神代代薪火相传。通过编写校史图册、开设校史讲座、组织校史展览等多种途径,坚持面向全校师生持续开展校史文化教育,加强学校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成为对师生进行爱校教育的生动教材,内化为师生的精神理念和行为准则,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共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3.大力推进校史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校史编修工作,对学校各阶段的校史进行充分挖掘与深入研究,相关成果结集出版成书,重大选题以丛书形式出版。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介,向校友及家属、社会人士征集相关历史实物、文字和影像资料。组织校友采访组,有针对性采集知名校友的口述资料、征集实物文献,及时将口述资料分专题整理出版。完成东大知名历史人物传记若干部。各个院(系)进一步开展学院史和学科史的资料采集与研究工作,建立完善各学院历史图片库、文字资料库、名师校友库等,编撰出版“学院史”、“学科史”、学院发展年鉴等。

4.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牌楼校区“中央大学旧址”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延续四牌楼校区的基本格局与风貌,定期对建筑群进行“体检”和修缮保护,建立专项保护档案。对校园内具有历史价值的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建筑部件等文物遗产加以保护和资料归档。加强“中央大学旧址”风貌区的文化宣传,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对作为东南大学精神象征之一的六朝松,继续与南京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开展日常性养护,定期做好虫害和极端气候的防护措施。

 (二)制度文化建设

5.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发扬学校在国内高等教育史上常为时代改革先锋的光辉历史,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借鉴西方大学的先进教育经验,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东南大学章程》为契机,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指引,以建立有助于学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学校治学办校能力。坚持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学代会”建设,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吸引广大师生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形成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

6.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营造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文化生态,不断深入推进学校机关作风建设,增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简化职能部门办事流程,建设师生办事大厅,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探索服务师生新模式。

()行为文化建设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良师德和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构建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对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和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教师,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加强对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品德学风的综合考察和把关,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和教师岗位业务培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深入挖掘践行师德师风的校内模范典型,积极开展“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导)师”“三育人积极分子”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全媒体推广、宣讲报告等形式,加强对先进模范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8.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大力弘扬并践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学风,形成探寻真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与治学风格。加强科技创新文化载体建设,举办学术沙龙和论坛等,鼓励学术自由与科技创新,营造更加有利于产生原创性和突破性重大成果的科研氛围。深入挖掘和宣传践行校风学风的典型师生,加强对科研成果获奖、创新创业典型的宣传,努力营造学在东大、崇尚卓越的文化氛围。

9.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打造若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高质量地办好新生文化季、廉洁文化周、国防文化季、学生科技节等文化品牌活动。继续办好“人文大讲堂”,邀请国内外人文大家、科学巨匠来校讲座,提升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审美能力。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香校园”经典阅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丰富艺术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作排演校史上著名人物话剧,打造学校若干精品艺术文化品牌。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加强各级各类学生社团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精品社团。

10.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加强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积极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构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气派和东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实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发挥学校现有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重点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和“道德发展研究院”两个省级智库,力争实现在国家级智库建设方面的突破。

 (四)形象文化建设

11.加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品味。重视遵照各个校区间的功能科学规划定位,打造以四牌楼校区民国建筑群、九龙湖校区现代大学建筑群、丁家桥校区生命科学与医学文化示范区为代表的景观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对四牌楼、丁家桥校区环境与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充分发挥传统建筑的纪念和教育意义,适时建设集校史、档案、文博于一体的综合校史文博馆,使之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出台九龙湖校区景观建设规划,结合文化功能规划与校区后期建设,建设全息校史展览馆或网上数字校史馆等设施。开展场馆文化、楼宇文化建设,增强不同楼宇间的辨识度,在教学楼、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内建设文化长廊。梳理学校景观文化,按照学校历史文脉,组织做好学校建筑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开展校园景观系列评选活动。完善网上地图导览功能,开发校区导览手机APP等应用,合理安排导览方案,提升学校文化社会影响力。

12.推进学校视觉形象识别(VI)系统建设。学校视觉形象识别(VI)系统包括校标、校徽、校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等学校形象的基础性标示,也包括名片、信封、便笺、传真纸、职位牌、来宾卡、公文袋、PPT演示模板、合同书封面、工作证等应用性标示。要继续大力加强学校VI系统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贯彻《东南大学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东南大学楼宇命名条例》等文件要求,规范学校VI系统基础部分的使用,对各单位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加强学校VI系统应用性标示的建设和推进,规范学校文化形象产品的开发与使用,以专卖、代理形式统一开发学校各类纪念品、宣传产品,为校内召开的各类国内国际会议提供学校宣传品,为出访和来访的师生提供学校宣传纪念品。完善以校徽、校标、校歌、校旗、吉祥物、官方形象宣传片等为代表的形象文化符号体系,丰富学校形象品牌的形式和内容。

13.加强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出台校园信息发布、新闻发布、网络舆情应对等相关意见与办法,严肃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对各单位制作宣传片、画册、单页等传播产品,使用官方传播平台发布信息、处置舆情等做出要求。加强校内新闻宣传平台包括中英文主页、校报、广播台、BBS等校内主流媒体,微博、微信等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各二级单位刊物、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宣传思想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对校内宣传栏、电子屏、横幅等室外户外宣传设施的规范建设与管理。清理三个校区内各种室外宣传设施乱贴乱放的现象。建设一批网络文化主流阵地,创作一批网络文化优秀作品,打造一支优秀网络人才工作队伍。加强与报纸、电视、网站等中央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建立沟通发声渠道,利用学校重要事件、活动契机,及时组织重大报道和新闻发布,同时重视舆情管控,做好学校的声誉管理。

14.推进海外文化交流。积极探索国际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新机制,增强我校文化形象的海外知名度和认可度。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和著名跨国公司的长期交流,建立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载体和平台,持续提升我校三所孔子学院的建设水平,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推出海外传播力提升计划,加强与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参与海外学术与文化交流活动的新闻报道。发挥海内外校友、交流合作伙伴作用,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和海外影响力。加强学校和院(系)、研究机构等的英文网站建设,提供海外招生、海外合作交流等信息服务。

 三、保障措施

 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构建东南大学文化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切实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设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领导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研究、规划与部署。成立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对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咨询、顾问、评价和监督。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负责文化建设相关政策制定、建设推进和督查反馈等职能,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将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各部处院(系)的年终工作考核体系,各部处院(系)主要领导负责本单位文化建设工作。

 切实建立文化建设激励保障和分工协作机制。学校设立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校每年度经费预算计划,保证文化建设投入到位、专款专用。开设文化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吸引师生申请专项课题。建立文化建设的配套奖励机制,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指导和支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对在文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建立学校影响力提升与文化建设的成果培育与推广机制,对优秀成果及时进行总结、凝练与推广。



热门文章

  • Email:seu-sp@pub.seu.edu.cn
  • 地址:中国南京市玄武区长江后街6号
  • 电话:025-84526670
  • 传真:025-84526670-811

东大科技园微博

东大科技园公众号

版权所有©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江苏东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

苏ICP备15012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