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详情头部banner

东南大学:以创新驱动创业,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发布日期: 2017-03-28     发布人: 张京秋     来源: 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南大学始终秉持民族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健全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积极探索以创新驱动创业的有效途径,聚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一、以创新驱动创业,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直通通道

东南大学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融合互通,培育集聚创新创业人才。20171月,在江苏省高校中率先发布了《东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建立了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允许三年内以无偿许可知识产权的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学生创业团队与科研项目对接会、竞赛专项训练系统、创业竞赛体验、创业种子项目库建立等环节,构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验体系。

开设紧扣科技创业的相关课程及慕课课程。依托相关院系,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技术创新、科技创业等课程及相关慕课课程,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学生创业的促进因素,实现科技创新与学生创业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以双螺旋模式,建设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第一课堂

学校建立了基础理论活跃创新创业思维、专业知识拓展创新创业视野、实践训练强化创新创业技能、自主研学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确立了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多元引导、知行相辅、科创互哺的建构理念。致力于通过专业教育与研学体系、知识学习与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双螺旋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以五创新五提升,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

以工作机构创新促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集聚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实施职能部门内部机构改革,对应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体验和创新创业教学等环节;强化创新创业社团力量,重点发挥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协同交流、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教育体系创新促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构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以创业通识课程为基础教学环节,以基于专业特色的创业大讲堂为提升教学环节;构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体验体系,组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团队,通过创新创业大讲堂、双创项目基金、创新创业冬令营、校友私董会、双创导师配备、模拟路演训练等一系列培育扶持环节,培育并遴选重点团队进入种子项目库;构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补充和延伸了教学体系和体验体系,联合学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帮助项目正式注册并落地孵化。

以服务载体创新促实践孵化效率提升。依托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设立总额60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属基金;依托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势资源,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联合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工商和税务特别通道财务托管企业特别联络员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基金专员等针对大学生的优质、特色、个性化的品牌服务体系,借助地方政府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成效。

以师资组建创新促专业化程度提升。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加强对校友力量的吸收,选聘校友企业家途牛网CEO于敦德、邦宁科技董事长徐毅征、东大集成电路CEO胡晨、三宝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辛柯俊等37人为学生创业导师,打造校友私董会项目。

以思维方式创新促双创氛围提升。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集聚的现状,传播创新创业讯息、营造网络空间创业氛围;树立整体营销思维,将300余场大学生科技创新讲座、活动、竞赛等打包整合为东南大学学生科技节,将创新创业成果汇聚陈列展示;树立精英引领思维,邀请专家和知名创业精英作客创业大讲堂,邀请优客工厂创始人毛大庆、国金投资创始人林嘉喜、途牛网创始人于敦德、知乎创始人周源、丁丁停车创始人申奥等杰出创业校友回校开展系列创业主题访谈等活动;树立典型影响思维,隆重举办挑战杯”“创青春等总结表彰大会,积极选树了谢力、冯宏星等大学生创业典型,通过创业沙龙、座谈、报告会等主题分享活动,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朋辈效应。

四、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建设种子-破土-孵化的链条式学生创业运行模式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学校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新兴产业培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人才、信息、实验设备等有利条件,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取得了突出成效。

为学生创业提供优质完善的硬件、软件配套服务。载体支持:科技园学生创业中心已形成一中心六基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7800平米。服务支撑: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免费提供多项服务,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优质孵化服务。搭建公共服务体系:组建专业科技服务团队,引进中介服务机构,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中介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政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创新创业信息交流平台。

出台政策,鼓励学生创业;设立学生创业基金,搭建投融资平台;聘请创业导师,提供学生创业辅导;开展创业培训及项目申报,提升创业学生综合素质。搭建由创业教育平台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创业载体平台组建的学生创业体系。

作为江苏省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科技部、教育部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之一的东南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学生创业企业154家,培育一批杰出的大学生创业典型。目前在孵学生创业企业55家,700余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带动3000名学生就业。

五、近年来创新创业成绩突出

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在备受瞩目的2016“创青春国赛中,五支参赛创业团队全部获得金奖,并捧得优胜杯,金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二;江苏省赛中获得612铜,金奖数及获奖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2015挑战杯中获得特等奖和智慧城市专项赛最高奖(全国唯一);两届互联网+”大赛中共斩获121铜;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10个一等奖和8个二等奖(一等奖数全国第一);2016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捧得本科生最高奖项—“高教社杯(全国唯一);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15年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创新能源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国内唯一);2016纳皮米团队入选2015年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

创业典型:

1. “途牛旅游网

201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的途牛旅游网是继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东南大学科技园孵化与培育的第二家上市企业,其首席执行官于敦德毕业于数学系,首席运营官严海峰毕业于经济管理学院。于敦德于200610月与创业伙伴共同创立了途牛旅游网。目前,途牛旅游网成长为国内第二大在线旅游网站。于敦德曾获得南京市创业明星2010-2011年)、南京市劳模、江苏科技创业导师南京市软件产业领军人物、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2014年荣获第十五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专注休闲旅游、专注合作零售,于敦德对于创业初期的正确判断和坚持,是让现在的途牛在行业中拥有差异化的关键。如今的途牛,产品线已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长为在线跟团游领域里的第一。

2. “知乎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2010年创办问答社区知乎。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知乎网站201012月开放,三个月后获得了李开复的投资,一年后获得启明创投的近千万美元。

20113月,知乎获得李开复的天使轮投资,之后又获得启明投资的千万美元A轮投资。

2013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20146月,知乎完成由软银塞富领投的2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5118日,C轮融资5500万美元,新投资方为腾讯和搜狗,腾讯领投。此前的投资者赛富、启明创投和创新工场也在本轮进行了跟投。

2017112日,知乎宣布完成D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今日资本,包括腾讯、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跟投。据创新工场李开复透露,知乎该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迈入独角兽行列。

3. “丁丁停车

丁丁停车创始人申奥,毕业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硕士毕业后放弃年薪近30万的工作决心创业,4个月研发出智能车位锁,拥有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20147月,申奥成功注册了北京同于道科技有限公司,创业项目丁丁停车201412月拿到天使轮投资。

丁丁停车专注于停车软件管理系统和智能停车硬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车场运营、技术服务。公司以解决城市停车难为使命,经过2年的努力已成为互联网停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丁丁停车依托强大的软件管理系统、独具匠心的产品设计、多样化的停车智能设备、完备的停车服务方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中心区域普遍存在的停车资源紧张、停车秩序混乱、电动汽车充电网点不足等问题。

丁丁停车从智能硬件切入移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利用闲置资源解决民生停车问题。智能车位锁-手机App-服务器云平台是丁丁停车智能停车系统的整体架构,丁丁停车精确到停车位的管理,实现商业停车场的车位预约,以全新的维度,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停车位管理。

4. 南京海善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海善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获东大科技园双创基金资助的学生创业企业,公司注册成立于201211月,创始人为无线电通信在读博士冯宏星。海善达研发了民用短波气象传真机、无线充电式渔网定位仪、落水呼救AIS-SART、卫星电话中继产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海洋通讯类产品,目前拥有11款量产产品,涉及短波通信、视距通信、卫星通信、舰载雷达、船联网等多个领域,近两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万元。海善达持续深耕海洋相关行业,采用设备+网络+应用服务三层体系,对落后的航海电子行业进行变革,为航海人争取自由。科技改变航海是海善达的愿景,冯宏星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这是他创业的原动力和终极目的。

冯宏星曾获得南京市青年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带领海善达公司获得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企业、首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2015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2014南京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特别优秀创业项目等多项荣誉,并获得了江苏省人社厅、经信委、南京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等多家单位的资金扶持。

5. 南京海得逻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AROGIC

南京海得逻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AROGIC)由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生谢力于20155月创办,是一家主营研发、定制、销售通信测量仪器并提供软件开发服务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公司拥有多名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硕士。自创办以来,公司研发了多项获得业内广泛赞誉的产品,旨在打破国外厂商在国内频谱仪市场的垄断,并承接了国内多个大型国企的ODM项目。谢力及其团队曾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南京市青年大学生特别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实践挑战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HAROGIC自成立来一直专注于微波射频领域测试测量。自推出SAC-60A实时频谱分析仪以来,HAROGIC启动了校企联合的射频微波实验教学计划,联合各大院校开设微波射频测试测量相关的教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帮助高校培养更多的微波射频人才。

HAROGIC除通信测量设备的研发生产外,还为客户提供微波射频系统的解决方案。HAROGIC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多项专利及著作权,积累了完整的技术方案,正为中国电科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在内的大型研究机构提供ODM服务。


热门文章

  • Email:seu-sp@pub.seu.edu.cn
  • 地址:中国南京市玄武区长江后街6号
  • 电话:025-84526670
  • 传真:025-84526670-811

东大科技园微博

东大科技园公众号

版权所有©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江苏东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

苏ICP备15012805号